为扎实推进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走深走实,积极响应“人人讲安全,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主题要求,陕化公司于6月16日—20日特邀省级专家团队开展“体检式”隐患排查,以“全专业覆盖、全流程诊断、全链条提升”的“全景模式”,为安全生产进行系统性“CT扫描”,推动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提升。
多维度专家矩阵构建“安全诊疗全景图”。本次排查工作为期5天,由7名“省库”资深专家组成专业团队,涵盖安全管理、工艺安全、设备安全、消防安全、电气安全、仪表安全、环保管理等七大核心领域,形成覆盖生产全要素的“诊疗矩阵”。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安排技术骨干全程跟学,将排查现场转化为“沉浸式教学课堂”。专家组深入合成氨、BDO、磷铵、尿素等生产装置区,以“空间无死角、流程全覆盖、专业无盲区”为原则,对生产工艺运行、设备设施维护、安全基础管理等开展立体式检查。
末次会议“知识交锋”激活全景治理思维。6月20日下午,陕化公司组织召开隐患排查末次会议,会上学习交流氛围热烈。会上,专家组在通报典型问题时,同步指出了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整改措施。随后,公司各单位对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,专家们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、标准规范,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,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,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知识交流。
“老师,《石油化工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》(GB/T50493-2019)第4.1.3条提到的四类释放源,具体该如何理解?”
面对管理人员的提问,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解答:“主要的释放源涵盖泵的动密封点、取样点(包含密闭取样器)、频繁拆卸的法兰、经常操作的阀门以及易发生泄漏的点位,尤其重大危险源罐区是重点,都必须设置检测报警装置。”
另一位管理人员接着问道:“生产现场临时气瓶存放点若不超过5瓶,是否需要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探测仪?”
专家回应道:“这需要依据现场通风情况来判定。若通风良好,能确保气体达不到报警值,可不设置。”从“排查清单”到“长效机制”的闭环管理。公司将以本次隐患排查为契机,完善相关管理制度,并将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日常管理,进行跟踪确保有效落地,建立从“排查清单”到“长效机制”的闭环管理,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、制度化。
此次借智专家的“全景式”安全诊疗,是陕化公司继去年外聘专家“地毯式排查”后,在安全管理专业化、系统化上的又一次突破。通过构建“专业诊断+能力建设+机制完善”的立体提升体系,公司正将“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的活动主题转化为隐患排查治理“全链条提升”的实践效能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。(安全环保监察部 刘艳)